媒体聚焦
创新引领,奋力实现新质生产力新跃升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浙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我省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去年以来,浙江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动作频频:密集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积极布局新赛道、新领域,持续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以新技术激发新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内涵、夯实技术底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填充细节,路径愈加清晰。 “作为在绍兴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钢铁‘三化’建设,思考如何在钢铁行业近阶段的‘阵痛’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给我们传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让我们看到新机会、新的产业革命、新的时代机遇。”全国人大代表,长兴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介绍,近年来,长兴钢铁通过科技创新、结构体系升级等举措,努力在新型工业化中闯出新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企业壮大成为三大基地并驾齐驱、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千亿巨轮”。下一步,集团将以建立“一张网”“两平台”“五应用集群”“二十应用场景”的5G矩阵式应用生态,培育起集团数字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董才平建议,要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精准扶持,缓解企业转型压力,通过加大技改专项补贴等多种举措,降低企业“智改数转”成本,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同时打造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策、资金、推广等方式支持科技技术研发企业,打造平台体系,支撑企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接智能化改造;同时,加速制造行业工业软件的攻关,拓宽推广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首要一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创新型中医药企业开启新一轮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表示,将深化在中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用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体系建设,研究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补齐短板,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全产业链创新资源,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真正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头雁价值’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医药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创新‘策源地’,创新创造更多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医药品牌。”肖伟表示。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绍兴市委会主委,绍兴市副市长蒋鹏举看来,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显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激烈的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并培育发展新动能。”蒋鹏举表示,绍兴将全力打造“一园一城一室三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在依托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的坚实基础上不断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同时也会积极开拓合成生物学新赛道,培育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近年来,悦达集团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关键一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向智能化迭代、高端化蝶变、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介绍,2023年公司集中新投项目47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转型项目占比过半,为悦达未来发展培育了一批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中国化学、三峡、中能建、国电投等多家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合资合作,在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张乃文亮出过去一年公司推动新兴产业壮大的“成绩单”。与此同时,公司推动未来产业培育的脚步也不断前进。“我们大力布局绿氢产业,《集团绿氢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与中化集团在滨海沿海工业园共同投资建设10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及未来10万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其中绿色甲醇项目首期规模为20万吨/年。培育未来产业,我们勇往直前!”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就是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已有很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但设施并没有完全连通。整个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体的,因此我们要把它们连接起来。” 然而“连接起来”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没这么简单,需要有统一的接口和标准,需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周志华建议,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解决,“建议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周志华期待,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特别是对于建设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设施,通过远程联网解决运维‘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可以更统一地‘连接起来’。”此时,人工智能开始“大显身手”。“连接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对数据做出分析,判断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预测未来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周志华表示,实现这一切,还需政府部门的投入、社会各界的关心,汇聚各方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徐工再次刷新“全球第一吊”纪录,全球最大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成功交付客户。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表示,公司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全面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构建起战略引领的数字运营架构、平台赋能的流程组织体系和全面网络化联接的生态链,确保在数实融合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目前,全球首条新能源装载机生产线建成投产,徐工汉云连接全球设备超145万台,跻身全国“双跨”平台第2位,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的“工程机械市场指数”成为研判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在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中,徐工位列数字领航企业首位。 “2024年是徐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变革转型落地的攻坚年!”单增海表示,公司将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锚定珠峰登顶“两步走”战略,贯彻“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经营发展方针,重点抓好“三大增量”,加速产业“五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攀高向新。
【来源:新华日报 】 【发布日期:2024-03-06】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书写现代化长兴答卷
【来源:中吴网 】 【发布日期:2024-03-06】
长兴钢铁组织收听收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
今天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长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骨干人员集中收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在全国人大代表,长兴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的带领下,近年来,长兴钢铁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推动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截至目前,长兴钢铁累计11个项目获评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个;1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其中,3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1项属于国际首创、国际领先。大家认真收看直播后表示,日后在创新方面将加大力度攻坚,助力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长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六轧钢厂二线生产工长 丁海波:积极参与公司的精益管理项目,从减少辊耗,集中排产、提高轧制速度等方面提高六轧二线平均日产,降本增效。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年来,长兴钢铁集团通过开展 百人计划 雁阵沙龙 青苗计划 三通道 机制等工程,培养 顶天立地 的尖端科研人才和 铺天盖地 的工匠技术人才。 长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3届签约大学生 王浩楠:后续,我不会辜负公司的培养,围绕公司长寿命、低铁耗、高质量的生产目标,担当实干,把创新理念融入工段工作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来源:越城新闻 】 【发布日期:2024-03-06】
长兴钢铁: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
只争朝夕不负春,龙年伊始,长兴钢铁集团聚焦新的生产任务目标,振精神、提效能,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铆足干劲奋战一季度“开门红”,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来看报道。 在集团生产车间内,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细长的生产线上,火红的钢坯“狂飙”向前,生产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为确保一季度“开门红”,长兴钢铁集团切实抓好产销结合、降本增效以及高附加值品种钢的研发与生产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基于低弹性模量化的超深拉拔类线材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为企业最新一批科技成果之一,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弹性模量的耐火材料及使用过程抗剥落性能的评价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生产汽车轮胎子午线的钢帘线、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金刚线母线,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切割钢丝上。有了技术加持,企业生产更加“如鱼得水”。 长兴特钢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 王昆鹏:这个超细超高强度的钢丝,它的这个直径比头发丝还要细长,强度要到3500甚至4000兆帕以上。(以往)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断丝,我们采取了玻璃化的技术路线、低弹性模量的控制路线,产品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切割钢丝和金刚线母线的国产化,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王昆鹏介绍,该项技术自开发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创效1.3亿元。近年来,集团不断增强创新力量,夯实科技服务平台,加大“产学研用”推进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水平。截至目前,集团累计11个项目获评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个;1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其中,3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1项属于国际首创、国际领先。 长兴特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杨成威:对于科技创新因子的培养,特钢公司从上到下都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其次,对技术人员要进行跨专业、跨部门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能力。 2024年,集团还将坚持握紧创新这股“缰绳”,充分利用现有的“产学研用”平台,积极申报各级、各项科研项目,提升集团“产品质量硬实力”和“科学技术软实力”;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员工走出思维定式,支持小改小革、科技创新,挖掘员工潜能,培养一批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蹲下去能干的复合型人才,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来源:越城新闻 】 【发布日期:2024-03-05】
一线调研1 “头发丝”般的钢丝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吴网 】 【发布日期:2024-03-05】
开局之年,交卷!
【来源:“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 【发布日期:2024-03-05】
共赴“春之约”︱“绿色”钢铁智慧造
编者按 :殷殷关怀暖人心,谆谆嘱托催人进。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年内两次亲临浙江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华报业·新浙江传媒推出“共赴‘春之约’”系列报道,记录住苏代表委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生动故事。 工业机器人灵活挥舞“手臂”、“蓝领”远程操作摇杆、智能运输车来回穿梭摆放成品……全国两会前夕,长兴钢铁集团淮安基地生产车间内一派繁荣,奏响生产“进行曲”。全国人大代表、长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按照惯例走访各个车间,征询职工意见,完善上会建议。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深受鼓舞。牢记嘱托,过去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三个关键词下功夫,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董才平说。 全球首条钢帘线全过程智能化制造产线长什么样?董才平介绍,钢帘线是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的主要骨架材料,应用广泛。“目前,钢帘线已是较成熟产品,为力求突破创新,集团在码头原材料运输、生产车间和成品发货等环节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并使用行业领先的工艺和设备。” 车间内产线上,机器人已代替操作工人,智能运输小车取代普通车间使用的叉车,项目生产效率较传统产线提高2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智能化装备的使用还减少了产品的质量“误差”,保证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铁行业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过去这一年,长兴钢铁以智慧赋能,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去年3月,我们在南通绿色精品钢项目一期全面投产,该项目全面实现废水零排放、固废零出厂、煤气零放散的‘三零标准’,在钢铁绿色化发展上走在全球前列。”董才平告诉新浙江传媒记者,该项目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40%以上,清洁运输比例超90%,工序能耗指标已达行业先进水平。 不仅在生产环节注重节能降碳,公司还致力于科技创新,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比如我们在南通基地布局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年发电量超77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排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数量,相当于种植150多万棵树的环保效应。”董才平和记者分享时表示,为进一步吸纳科研人才,公司在前不久成立了低碳研究院,研究钢铁之外还研究碳排放、氢冶炼,期望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不断交出“新答卷”的同时,董才平也正积极谋划新一年的努力方向。通过对集团调研和对钢铁行业的学习考察,今年两会他准备了两份建议。“调研后发现,在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上,不少企业都面临资金、技术、标准等现实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订碳足迹核算等国标文件,同时加强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合作交流,加强高端人才招引培养,弥补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上的人才缺口,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企业的“智改数转”也是董才平过去一年调研的重点。“钢铁企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不敢转不会转的情况。”因此,他建议实施精准扶持缓解企业转型压力,通过加大技改专项补贴等举措降低企业成本。与此同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加速制造行业工业软件的国有化攻关,努力拓宽推广渠道。 相关新闻: 共赴“春之约”︱“绿色”钢铁智慧造(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来源:新浙江客户端·中国浙江网 】 【发布日期:2024-03-04】